耶穌的故事(七十二):結束篇— 什↝升

耶穌的故事(七十二):結束篇— 什↝升

作者:Greenpoint


耶穌說:「你們要進窄門。因為通往滅亡的門是寬的,路是大的,進去的人也多;通往生命的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到的人也少。」(馬太福音7:13-14)

說到兩條路,就會想起詩人佛洛斯特(Robert Frost)的名著遺珠(The Road Not Taken)。雖然網路上譯文不少,試譯如下:

       黃樹林裡叉路現,左右兩足無法展。

       趕路雖急苦難選,順著右路極目看,直至樹叢遮路彎。

       轉瞧左叉也順眼,吸睛貌似多一點:

       青草如毯露笑臉。若問借路這一關,左右叉路都方便。

       何況晨曦不偏袒,無人踏足落葉安。

       哦右叉路遺珠憾!人稀路上心又亂,半途回頭把路換?

       嚐盡人生苦與甘,終將思念這瞬間:

       樹林裡頭叉路現,踏上荒途自己願,不論結果一肩擔。

這首詩的含義引起議論。在旅者是否終會遺珠之憾上,端在如何看待詩中sigh這字上,還有從他在叉路口上說的話和未來會說的話上去體會。擺在旅者眼前的這兩條叉路其實沒有甚麼差別,而且都是清晨時的荒路,差別在旅者見異思遷和患得患失上,也將在兩叉路分別被樹叢遮住的,會愈走愈開的漫長路段上。旅者若選擇右叉路,他也會馬上「哦左叉路遺珠憾!人稀路上心又亂,半途回頭把路換?」心又亂是叉路還會導致叉路甚或誤入歧徒而引起的。最後一句譯成「不論結果一肩擔」,是想像旅者終於老成,可以持重。

這首詩有段軼事:詩人發表這首詩前,將它寄給旅英時結交的好友多馬(Edward Thomas)。多馬認真看待這首詩,也把它當作詩人送給他的私人作品。多馬當時湊巧正在為是否從軍而苦。這首詩對他起了重大作用,他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。兩年後,英德兩軍在法國大打第二阿拉斯戰役(the Second Battle of Arras),他不幸戰死沙場,得年僅39歲。依照詩人對他的了解,他臨死前一定遺憾。

人生有不同的信仰路,例如,佛是弗+人:不是人,意謂無我無相;儒是需+人:人之需,意謂群體互動;道是首+辶:首運行,意謂本原運化;禪是單+示:單人得示,意謂各悟己道。

耶穌這個比喻涉及滅亡或生命之路。在「什↝升」上,什是十+人:人立十旁,意謂好奇福音;升是十+人:人結合十,意謂得救重生;↝是不好走的曲折路。

每一條曲折路都有它自己的艱難。遺珠中的旅者首先碰到的艱難是自己的心思。天地一沙鷗(Jonathon Livingston Seagul;此名紀念試飛自製飛機時,因心臟病發而墜機死亡的76歲高齡飛行員John H. Livingston;Jonathon的意思是神賜)走的是另一類艱難路,和耶穌的比喻類似。

海鷗對飛行的理解只限於往返棲息地和食物間的飛行,唯有天地一沙鷗對此不認同。它努力練習高難度飛行,碰到許多技術上的困難。尤其甚者,它醉心於飛行,導致遭到鷗群驅逐。天地一沙鷗並不氣餒,繼續飛行再飛行。它最後在另一個空間完成遠超預料的飛行之夢,更找到生命的自由和意義。他然後回歸原棲息地,收徒傳授。

本書1970年出版時,作者巴哈(Richard Bach)扣住最後一部,只發行前三部。本書曾長久雄居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。幾年前,這已經被遺忘的第四部從舊文件內翻出來。多年前年輕的巴克同時穿越時空,來到他面前。他對現在的老巴克說,我的時代已過,你的時代還沒有。你難道沒看見權威和儀式正被用來塑造安全而不是自由?老巴克因此把這第四部併入原書,在2014年以完整版重新發行。這本小說和大鳥(R. Byron Bird)等三位教授在1960出版的教科書輸送現象類似。這本教科書很快在同名的輸送現象領域內成為聖經。1980年代要此書再版的呼聲已經不小。但大家都只好「不再版,繼續用」。直到2001年,這本輸送現象才再版發行。這樣的輸送現象,也是奇蹟。

在第四部裡,天地一沙鷗離世後,海鷗逐漸把天地一沙鷗神化,把它的教導轉變成忠實但空洞的儀式,逐漸不再練習飛行。結尾時,天地一沙鷗重新降臨原棲息地,要指導勇於放棄新俗的安東尼(Anthony)。耶穌不也是放棄許多猶太教習俗?

遺珠的旅者是否走完那條小叉路?天地一沙鷗是走完了。在金庸的射鵰英雄傳裏,女主角黃蓉雖然心想:「總有許多煩惱,有許多愁苦,與武功高低,殊不相干」,還在神仙俠侶裡繼續走她的習武路;成吉思汗殺人無數,遭到男主角郭靖勸說時,他眉毛一揚,臉現傲色,朗聲道:「我一生縱橫天下,滅國無數,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?嘿,真是孩子話!」不論「嘿,真是孩子話」是對郭靖或他自己說,都表明他會殺戮到底。

「什↝升」涉及信仰。或許有人說信仰其實是迷信。不說有人迷信科學,就是最科學的科學本身也含有不少信仰,或迷信。人類變成全知之前,面對未知之事,終會導致迷信或信仰。例如,在地球暖化上,正反兩派相爭是基於證據還是信仰?在弦理論上,到目前為止,無數傑出物理學家花費無數寶貴研究費,也製造許多成果,不能說對它迷信或信仰,只好說它像數學或哲學,不像科學。批評者說,弦理論漏洞百出,「它不僅不是對的,甚至不是錯的」(物理學家鮑利的名言)。

走上「什↝升」之路不僅需要信仰,也需要熱情。大家熟知,汽油是容易著火的易燃物,汽車加油時,都要熄火。但汽油真的可以燃燒?液體汽油並不能燃燒;常溫下,把點著的香煙頭丟進汽油,是會燃燒的,但這是香煙頭進入汽油前引起的油氣燃燒,甚或爆炸。汽油揮發後,再跟空氣混合,才可以燃燒。但要油氣真的燃燒,還要看汽油的溫度。汽油在閃光點(flash point, 攝氏負43度)以下,油氣不會燃燒。當溫度達到閃光點時,對油氣點火只會產生一閃即逝的火花。溫度愈高,火花持續愈久,但很快就會熄滅。直到溫度達到燃燒點(fire point, 約比閃光點高攝氏10度)時,油氣點火後,才會持續燃燒至少10秒。如果溫度繼續提高,到達自燃點(autoignition point),油氣不需要點火,也會自己引燃。柴油引擎沒有點火裝置,是藉壓縮柴油氣,把它的溫度提高到自燃點。汽油引擎因有點火裝置,倒要避免油氣的溫度達到自燃點。

人的熱情相當於汽油溫度,在閃光點以下,是沒有熱情;在燃燒點以下,只有三分鐘熱度;在自燃點以下,可以依靠例如耶穌點燃,得到持久的熱情;至於自燃點(汽油的自燃點是攝氏280度),高到只有少數人或在少數情況下才具有。

耶穌的故事隨意寫了72篇,在此結束,謝謝閱讀!

【节日祝福】德州首府新闻祝福您圣诞节快乐🎄🎅🎁

【节日祝福】德州首府新闻祝福您圣诞节快乐🎄🎅🎁

【二十四节气】冬至

【二十四节气】冬至